会议专题

东天山卡拉塔格地区红山高硫型浅成低温铜-金矿床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系列的发现及其意义

卡拉塔格铜金矿带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古生代隆起带中,系近年新发现的具大型远景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区(红山和梅岭).红山铜金矿床火山机构和次火山岩相控矿作用十分明显,形成于中生代,其成因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与斑岩铜矿之间过渡的”紫金山式”铜金矿床,上金下铜垂直分带明显.该铜-金矿床氧化带发育完整,在地表100 m×150 m、深度为50~60 m的空间范围内为铁铜硫化物的氧化富集带,并有胆矾细脉贯穿其中.其氧化剖面垂直分带为次生氧化物富集带、松散硫化物带和原生矿石带.初步研究表明,在氧化带已经发现31种矿物,其组成复杂多样,并以铁硫酸盐矿物为主(达22种),其次是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再次是自然元素,有7种硫酸盐矿物为我国首次发现,3种已经进行过报道,本文对这7种矿物进行简要介绍.硫酸盐矿物的大量发育及其种类的复杂性,为东天山极端干旱地区硫化物矿床氧化带矿物学的突出特征.而且氧化带本身构成了铜金矿体,对其深入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铜金矿床 氧化带 硫酸盐矿物 极端干旱区 古生代

许英霞 秦克章 丁奎首 徐兴旺 方同辉 孙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12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

南昌

中文

526-529

2006-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