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藏多不杂超大型富金斑岩铜矿的蚀变-矿化特征及高氧化成矿流体初步研究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的铁格山岩浆弧中.具O型埃达克岩特征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中.岩体内及其围岩中蚀变强烈,分带明显,各种细脉、细网脉特别发育,矿化为细脉-浸染状,含矿斑岩全岩矿化,少量矿化产于围岩中,矿化为铜-金组合.发育丰富的热液磁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等,铜、金沉淀与热液磁铁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矿石矿物总体上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黄铁矿很少,矿区内还发育丰富的石膏脉,说明母岩浆是高氧化性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高温阶段气相和含子矿物包裹体普遍共存,中高温阶段液相和气相包裹体共存,暗示流体沸腾可能是主要的成矿机制,成矿流体是直接从岩浆熔体中出溶(600~900℃)的具高氧化性、(超)高盐度的富含Cu、Au、S元素的岩浆流体.成岩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系古特提斯洋闭合俯冲增生阶段的产物.

班公湖岛弧带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 蚀变脉系 热液磁铁矿 流体包裹体

李光明 李金祥 秦克章 张天平 肖波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西藏,格尔木,816000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

南昌

中文

411-414

2006-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