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南两种类型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的差异

华南地区主要产出两种类型的花岗岩类,一是壳源的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二是壳-幔混源的钙碱型浅成花岗岩类.二者不仅在成因上有很大差别,在成矿作用上也明显不同.本文通过实例,探讨了这两种类型花岗岩在成岩-成矿关系上的差异.研究表明,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的成岩与对应的成矿作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以南岭地区为例,在燕山中期第一阶段170~150 Ma达到高潮的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其相关的钨锡等稀有金属矿化多发生在燕山中期第二阶段150~139 Ma,成岩与成矿相差10~20 Ma,这一时间差反映了这类花岗岩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之间在物质来源和地质构造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而那些壳-幔混源的钙碱型浅成花岗岩类,由于其成岩时就具备这种条件,因此成岩-成矿基本同时,没有明显的时间差.由此可见,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主要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壳-幔相互作用、高的热流值,以及深部流体的参与密切相关.

花岗岩类 成因类型 成矿作用 时间差 地幔流体 华南地区

华仁民 张文兰 姚军明 陈培荣

壳幔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

南昌

中文

127-130

2006-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