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中成品卵良卵率指标的认识
1998年5月1日,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NY/T327-1997成为我国蚕桑行业质量检验的标准.经过几年的实施,全行业规范了技术管理标准,提高了蚕种质量,尤其是对微粒子病的控制、杂交彻底率的提高、实用孵化率的稳定提高和良卵率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规程明确规定了对蚕种质量的检验项目有二个,一为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二为成品卵质量检验,其中良卵率、杂交率、实用孵化率、微粒子病卵率成为衡量成品卵质量的四大指标,随着检验手段、检验技术的进步,杂交率、实用孵化率、微粒子病卵率这三项指标的检测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异越来越小,检测结果也越来越接近真实,数字本身就能客观地反映蚕种的内在质量.长期以来,良卵率是行业内公认的衡量蚕种质量的最直观的指标,对良卵率在保护冷藏期是否变化关心甚少,本研究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探讨,目前对成品卵检测中良卵率这个指标尚停留在静态的水平上,单凭调查时一次结果得到的良卵率,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出该批蚕种的内在质量,必须通过不同阶段调查,了解良卵率的变化过程,方可客观评价该批蚕种的内在质量.
桑蚕一代 杂交种 成品卵 良卵率 质量检验 蚕种质量
管竞芳 顾靖怡 陈德妹 朱恒
江苏省浒关蚕种场
国内会议
山东烟台
中文
113-114
2002-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