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家蚕新品种苏菊×明虎的高温适应性研究

本文对苏菊×明虎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情况和抗逆性生理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品种在32~35 ℃条件下,抗病能力、抗逆性和蚕茧生产能力有所下降,但仍能保持基本的生产性能.血液SOD活性随饲育温度增高而出现升高现象,表明在高温环境能否稳定维持高水平的血液总SOD活性是高温适应性的一个指标;血液CAT活性在高于对照区的水平同时,能够看出幼虫对35℃比32℃的生理适应性差,而长期的高温环境,可能导致幼虫过氧化物代谢生理能力的下降,或者是机体在长期高温环境中已经适应;肠液AKP活性受持续32℃或35℃影响很小.3龄起蚕开始每天32℃短时间冲击3~12 h,其中6h影响最大,这与生产成绩调查结果相一致,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高温适应性 血液 肠液 酶活性 家蚕新品

韩益飞 徐世清 唐斌 裔洪根 戴旋颖 张爱萍

江苏省如东县蚕桑指导站,226400;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215006 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215006

国内会议

华东地区第八次蚕种学术研讨会

山东烟台

中文

46-51

2002-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