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鲁南中尺度暴雨物理机制研究

2002年4月15日鲁南地区出现突发性大暴雨过程,对缓解当地严重旱情起到重要作用.该过程与对流层中下层旺盛的西南气流和切变线有密切的关系,是由地面风场辐合线上强烈发展的中B对流系统直接造成的.采用MM5v3.6三重双向嵌套网格进行了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揭示,由于对流层中下层水汽输送,鲁南地区处于边界层高能舌北端的强对流不稳定区.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是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主要能量来源.边界层来自海上的干冷的东风气流与陆地气团形成锋面,是激发鲁南沿海对流活动的主要因素:枣庄大暴雨中心对流系统发展初期,重力波是主要的触发机制,而后期,弱冷空气侵入引起边界层较强的风场辐合是对流活动显著加强的主要原因.过程后期,带状雨区的形成,是由于地面冷空气侵入引起对流活动造成的.分析了对流系统旺盛时刻风场、涡度场、散度场结构,定性给出了对流系统气流运动图像.分析指出,前期淮北、苏北雨区是鲁南地区水汽源地,边界层高湿空气的斜升流入是对流系统重要的水汽通道.
中尺度暴雨 物理机制 数值模拟
吴炜 吴增茂 高山红
山东省气象中心,济南,250031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0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688-701
2006-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