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城市女性面色数字化规律研究
目的:为了解中国人健康皮肤,填补至今没有中国人面色客观定量报告的空白,改变当前黄种人化妆品研制较为盲目的状态.我们运用色度学理论技术,在中国的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四大城市进行了城市女性面色实测及数字化研究.方法:统一采用北京辰泰克公司生产的ADCI-60-C全自动测色色差计进行实测.测试部位统一确定为面部的五脏色部区,取五区的平均值,以便保证误差最小.四城市测试时间选择受日光影响较小的春末夏初季节,自然环境基本相近.以长期居住在四个城市的女性454例为实测对象,年龄从14岁至70岁,涵盖城市女性的多种行业和各个阶层,有充分的代表性.在各地全部由同一测试者操作,采用同一色差计测试,伴随统一问卷调查.统一采用国际照明学会”CIE”L*a*b*标准色度系统统计.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比性.结果:统计出中国四大城市女性面色色度学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标准误、95%上下限常数,正常值范围,以及中国城市女性面色正常标准.实现了面色的数字化表达,完成了原定实验目标.结论:①发现女性面色的生理阶段性变化规律.证实女性以7年为一个生理阶段,一生主要经历7个生理阶段,其面色随不同生理阶段显示规律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以35岁为转折点.35岁前,明度值高,红色黄色浅,面色白而明亮;35岁以后,明度渐低,红色黄色逐渐加深,面色日益深暗.自然老化的阶段性规律及其35岁转折点为本实验首次发现.②探讨了影响面色的主要因素,证实不同的先天遗传、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不同的生理阶段性规律,尤其是日照累积损伤,对面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③本实验发现的女性面色变化阶段性规律、制定的城市女性面色标准,可以直接提供化妆品研制生产,以及医学诊断、美容、美术、摄影、电影电视制作等行业参考应用,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女性面色 数字化规律 色度学 女性面色标准 皮肤
王鸿谟
首都医科大学
国内会议
广西北海
中文
197-202
200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