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中医脉诊教学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脉诊是我国最早创用、至今一直沿用的最具有中医特色的独特的诊断方法,常被看作是中医临证的缩影,甚至为中医的代名词.在中医学中,脉诊则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将脉象视为生命的语言,而医生是这一生命语言的解读者.它是以医生手指触摸病人动脉搏动的情况,融入中医脉学的理念,了解病人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由于脉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是观察体内功能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因而脉诊对识别病症、判断病情、分辨病机和推断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脉诊时对某一脉象的认识是以医生指下的体会结合该医生对脉象概念的领会来加以鉴别与区分的,由于其概念本身较笼统,具体的判别标准又很模糊,内中还掺杂了医生的判别经验及指面感觉等很多主观因素,因此中医脉象在教学中困难较大,临床脉诊时分歧较多,使脉诊经验无法交流,成为阻碍中医诊断技术和理论发展的瓶颈.
脉诊 脉图仪 教学模型 压力脉图 指感 特征图 时域分析
牛欣 司银楚 王滨 文仁都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广西北海
中文
141-144
200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