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常见中医证型与肝纤四项及临床分度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初步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清肝纤四项指标及西医临床分度之间的相关性,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做出探讨.方法:以78例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991年全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肝炎中医辩证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和分度标准进行西医临床分度,检测并记录各患者的肝纤四项数值,应用PEMS.3.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记量资料采取t检验、方差分析,记数资料采取X2检验(α=0.05).结果:①湿热中阻证及肝郁脾虚证的肝纤四项指标水平均比正常值高,湿热中阻证较肝郁脾虚证升高幅度大.四项指标中,LN升高无统计学意义;HA升高最有统计学意义;CIV、PCⅢ升高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及HA.②肝纤四项指标水平按正常值、慢乙肝轻、中、重度依次增高.四项指标中,LN升高无统计学意义,其余3项指标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③中医证型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度显著相关(P<0.01,Pearson列联系数=0.4344),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度程度越轻,中医分型属肝郁脾虚证的可能性越大;反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度程度越重,中医分型属湿热中阻证的可能性越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常见证型与肝纤四项指标及西医临床分度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由于研究时间所限;所收集病例较少,未达到流行病学调查要求,故有待今后做进一步的大样本量的该方面的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辨证证型 肝纤四项指标 西医临床分度 相关性
韦艾凌 徐志新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国内会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专题研讨会
广州
中文
358-364
2006-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