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文献的系统评价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按照ICD-10中的痴呆诊断标准,患者有记忆减退和智能减退,并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且排除原来存在的智能损害即可诊断为痴呆.血管性痴呆除了符合痴呆诊断标准外,还应同时经临床检查和脑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脑血管疾病,即痴呆症状与脑血管疾病必须有相关性. 随着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的逐年上升,VD的发病率也在升高,美国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显示,60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存活患者中,约26.3%并发痴呆”1”.我国全国性痴呆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2”: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VD的发病呈增加趋势.我国痴呆患病率在1.2%-7.8%之间,20世纪80年代,VD患病率低于阿尔兹海默病(AD),而90年代后则高于AD.VD起病突然,早期功能缺陷呈斑片状分布,有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病情呈阶梯性恶化,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可分为以下临床亚型:(1)Binswanger”s病;(2)腔隙状态:(3)系统性低灌注;(4)多发性卒中.一般认为VD的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相同,包括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饮酒与吸烟等,其中高血压被认为是可以改变的首位危险因素.现今对VD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疗效有限,而近年来中医药对VD的治疗取得长足进步,相关研究数量较多,但尚无对此类研究进行的系统评价,本文在检索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对此类研究进行系统评价。

血管性痴呆 中医药治疗 脑血管疾病 诊断标准 脑影像学检查

牛亚利 梁伟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DME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流行病学应用研究室

国内会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专题研讨会

广州

中文

270-276

2006-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