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实现证候诊断的规范化是中医学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证候诊断的规范化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分析,重点讨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提出:1、病证结合及以方测证是研究的主要思路:中医认为”证”是病的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概括,它受病的基本矛盾的干扰,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证候诊断离不开具体疾病的诊断,证候诊断的规范化研究应采用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这样才能对疾病过程中各个发展阶段的证候作出正确的诊断,才能将中医的证候演变规律更清晰地凸现出来.2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及病例回顾的基础上,遵循临床流行病学原则,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是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重要途径.3加强四诊客观化研究,在宏观辨证的基础上,慎重地选用一些现代医学的微观指标,并对证候进行量化研究是研究的重要环节,将中医思辨性的经验描述和宏观性概括过渡到高层次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中医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实质是解决客观化与定量化问题.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及计算机智能的发展为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引入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证候进行降维升阶处理,寻找证素应证组合的演变规律,通过证候要素的提取,将复杂的证候系统分解为数量相对局限、内容相对清晰的证候要素,然后通过各证候要素间的组合、证候要素与其他传统辨证方法系统的组合等不同的应证组合方式.还可以引入模糊数学与相糙集理论等方法进行研究.作者认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是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发展趋势.总之,证候诊断的规范化研究包括诊断的标准化、客观化及定量化研究,它除了必须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继承性等原则外,尚应体现辨证的系统性和发展性,证候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要加强证候概念及专业术语的规范化研究.所以,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完善现有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中医证候诊断的规范化研究才有望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与进展.

中医诊断 证候诊断 规范化 循症医学

陆金根 魏华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国内会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专题研讨会

广州

中文

193-196

2006-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