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的系统评价中的问题浅析

高质量的系统评价有赖于高质量的原创论文.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的系统评价刚刚起步,数量有限,质量不高,不能指导临床实践.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缺少高质量的RCT文献、随机方法不明确、未采用分配隐匿、无对照或对照设立不恰当、盲法使用率低、组间基线不均衡、无病例排除标准和详细的纳入标准、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未采用意向性分析、观察时间太短,缺乏长期生存质量的随访、样本含量偏少或组间样本含量相差过大、统计方法应用错误、P值解释错误、统计分析不进行可信区间估计、未报告不良反应、未详细说明干预措施、未介绍患者依从性情况、大多研究仅发表于我国中文学术期刊、大多没有提到安慰剂的感官指标、研究报告不合格、替代指标代替结局指标和存在发表性偏倚. 究其原因,因素如下:1、中医临床研究有一定的特殊性,以汤剂为主的治疗难以实现双盲;一方到底的单方研究难以符合辨证论治精神2、缺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标准和方案3、缺乏客观统一的疗效标准4、各种因素导致发表性偏倚:编辑偏倚、作者偏倚、研究资金来源偏倚、一稿多投或多中心研究的参研单位、阳性研究与阴性研究被引用频率差别过高、临床试验类型均导致;此外还有语言偏倚、筛选偏倚等. 为提高系统评价质量,特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研究方法学:尽量选择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详细报告随机分配序列的产生和随机方案的隐藏、应用盲法、干预措施及对照组治疗措施应合理、标准、稳定、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明确、进行样本含量估算、详细描述病例退出数量和原因、长期随访、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收集未发表的研究或有阴性结果的研究等2、建立科学的中医证型信息库3、建立切实可行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4、更广泛地开展科研人员循证医学的培训工作5、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提高中草药临床研究的质量6、把好编辑关,提高审稿标准.

系统评价 循证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中医临床医学 治疗性文献

韩世范 王旭梅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社,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专题研讨会

广州

中文

88-91

2006-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