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患者血清中分子物质浓度变化及其对Na,K-ATP酶的抑制作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不可逆转的肾衰竭综合症”1”.由于患者肾功能衰竭,使得一些正常人本可以排于体外的代谢产物滞留在体内,导致机体的一系列病变,涉及到人体的肠胃、免疫、心血管、内分泌、皮肤、骨骼等各个系统.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中分子物质在患者体内的毒性作用开始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由于这类物质成分复杂,至今对该类物质的分离鉴定工作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它们与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及致病机理仍不甚了解.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尿毒症患者血清,得到两个中分子物质峰A和B,其中B峰物质的分子量在700~900之间.经过比较,我们发现不同病程的慢性肾衰患者血清中分子物质B峰浓度随着病情的加重而显著升高,说明B峰物质是患者由于肾衰无法排出而在血液内不断累积的毒性物质,这些物质是正常人可以通过尿液排出的.本文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进一步分离B峰物质,并考察各子峰物质对Na,K-ATP酶的活性抑制作用,发现B-8、B-9亚峰组分对Na,K-ATP酶有明显抑制作用.
慢性肾衰 K-ATP酶 抑制作用 毒性作用
杨眉 储结根 袁直 杨洪涛 刘宏富 赵菁莉 杨淑芬
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天津,300071 天津市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天津市天和医院,天津,300050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277-280
2006-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