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药倒扣草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WT1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ephrin、WT1和TGF-β1表达的变化,同时应用中药倒扣草干预治疗,探讨其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理. 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0 g,随机抽取45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72小时后尾静脉采血测定血糖,血糖≥16.7mmol/L确定为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B组)、和倒扣草干预组(C组),剩余15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C组给予倒扣草煎液2ml·d-1(相当于生药用量2.5g·kg-1·d-1)灌胃,每日一次,A与B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每日一次.实验期间大鼠自由饮水,标准饮食,不使用胰岛素及其它降糖药物.实验开始后4、6周末各组任取7或8只测定平均动脉压、24小时尿蛋白、血糖、血肌酐、尿肌酐,而后处死大鼠取肾脏标本进行光镜、电镜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肾皮质nephrin、WT1编码蛋白和TGF-β1表达及其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4、6周末,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无差异(P>0.05),B组血糖、肌酐清除率、24小时尿蛋白较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C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肾脏光镜病理切片PAS染色B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嗜PAS物质较同时期A组明显增多,电镜观察B组在4周末出现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系膜区增宽,上皮细胞足突融合,6周时变化更加显著,C组与同时期B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及PT-PCR结果显示,6周末B组nephrin、WT1编码蛋白及其mRNA表达较A组明显降低(P<0.01),C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6周末B组大鼠肾组织TGF-β1及其mRNA表达较A组明显增高(P<0.01),C组的表达较B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裂孔隔膜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内重要的滤过屏障成分,nephrin是第一个被确定的裂孔隔膜蛋白,也是裂孔隔膜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nephrin位置移动、表达下降以及分子损伤等均可导致屏障功能的破坏,进而产生蛋白尿.WT1(Wilms” tumor 1)是一种抑癌基因,在足细胞中编码调控转录因子,调节nephrin表达的变化,对维持正常的足细胞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β1,TGF-β1)的作用与肾脏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其过度表达可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促进ECM的合成、沉积和肾小球的硬化.引起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中药倒扣草,别名牛舌大黄、牛舌头,始载于<岭南采药录>,为苋科牛膝属植物土牛膝的全草,具有”清热解表,利水通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和肾小球性蛋白尿,但由于基础研究较少,药物作用机理不清,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显示,中药倒扣草在降低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方面无明显作用,肾脏病理变化也无显著减轻,但可显著降低TGF-β1及其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因此推测倒扣草可能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起到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但其确切效果和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究.

倒扣草 糖尿病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李英 史亚男 刘茂东 张涛 张丽红 王保兴 王秀芬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 河北省肾脏病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第四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

天津

中文

139-140

2006-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