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崙山區地下水位與降雨關係之分析
大仑山位於台湾东北部之丘陵地区,邻近屈尺断层,地质结构复杂脆弱;冬季受东北季风、春季梅雨、夏季西南气流及台风影响,全年并无明显乾湿季之区分,年降雨量亦平地多.此山区多崩塌、地滑等坡地灾害现象,咸信与地下水水位之变动有极大之关系.华梵大学位於大仑山区,设有气象站及坡地安全监测仪器,内含雨量计及地下水位自动量测仪器,所得数据可作爲大仑山区坡地安全之基本资料. 本研究系针对2002年~2004年两个自动监测水位井(17号井与18号井)之日平均地下水位及日雨量关系进行研究,选取33个日雨量超过50mm之降雨事件与对应之地下水位变动量,资料显示日平均地下水位之升降趋势与日降雨量一致,但稍有延迟外.且除2002年夏季雷马逊台风外,二监测井冬季平均地下水位均高於夏季平均水位.本研究依降雨之连续性及地下水位之反应,将事件分为单峰形与多峰形两类,单峰形多出现於台风期间,双峰形常出现在东北季风期间.东北季风之降雨延时较长,地下水低水位至尖峰水位之平均高差约3.39公尺,上升之平均时间约6~7日;台风期间降雨延时短但强度大,由低水位至尖峰水位之平均高差约2.78公尺,所需上升时间为2~3天.另在地下水水位小波分析中,显示冬季之周期生变动较夏季强,於2002年平均十天一个周期,2003年平均为五到十天一个周期.
地下水 水位变动量 连续性降雨 水位小波分析
李汴軍 許蕙蘭 曹舜評
華梵大學環境與防災設計學系,台灣,臺北
国内会议
第五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
云南东川
中文
760-765
200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