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慢性便秘诊治意见

便秘(constipation)是一种以大便干燥、粪便量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排便困难,同时可伴有下坠感、便不尽感、直肠胀感等为特征的功能性疾病,该病目前尚缺乏明确的理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改变.各地研究报告显示顽固性便秘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西方患病率占人群的20%左右,其中部分患者为此而就诊,每年花费高额的医疗费用.患者的生活质量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慢性便秘导致的粪性结肠穿孔: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原有疾病加重甚至猝死、结直肠占位性病变、心理障碍、肛门疾病等,严重危及人们的身心健康.北京、西安、天津等地调查发现发病率达4.34%一16.0%.可见慢性便秘在我国也是值得重视的常见症状. 慢性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慢性便秘是多因素的身心性疾病,结肠传输障碍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是胃肠道推进性运动减弱,病理学发现结肠肌间神经丛存在明显变化,但关于神经递质方面的研究较零散,未能取得共识.直肠肛门功能异常造成粪便排出障碍的机制亦未完全阐明.已知心理障碍、暂时的解剖学梗阻与慢性便秘的发生有关系.近年来很多研究证实脑-肠轴神经-调节功能失调以及肛门直肠暂时性解剖学梗阻己受到重视.本文提出了慢性便秘的诊治意见.

便秘 发病机制 肛门功能

杨新庆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06年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40-143

2006-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