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CdTe量子点的合成
自1998年被用于生物荧光标记以来,量子点作为生物探针已被广泛应用于核酸杂交、细胞成像、免疫阵列、组织在体示踪等方面的研究.量子点的另一个潜在应用领域是用于生物医学活体成像研究. 近红外区域(650-900 nm)的能量不易被水和血液吸收,能更有效穿透组织(>500μm-cm),并且可以避免破坏细胞.灵敏度高、不需获得发射谱、对不同指示探针的通用性等特点,使近红外荧光成像在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中被寄予厚望.理想的活体成像近红外荧光指示探针应具有以下特点:(1)最大荧光峰在650-900 nm(2)量子产率高(3)狭窄的激发/发射谱(4)高的化学和光稳定性(5)无毒(6)良好的生物亲和性等,量子点的优良特性使其适合于应用于生物活体的成像.CdTe的发射波长能够覆盖红光至近红外区,可满足上述需要.
量子点 近红外荧光指示探针 活体成像
田智全 彭俊 李津 张志凌 庞代文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1392,1394
2006-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