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与西布曲明影响肥胖大鼠血浆游离脂肪酸谱差异的研究
研究电针在减肥的同时是否具有抑制脂毒性的作用,其与西布曲明作用的区别是什么?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的SD雄性肥胖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分为电针组、药物组、肥胖组进行治疗,观察体重降低%、脂体比、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血浆游离脂肪酸谱(FFAs,HPLC法检测)等指标.结果:电针组体重百分率降低的幅度高于西布曲明组(P=0.000);电针组脂体比小于西布曲明组(P=0.000);电针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低于西布曲明组(P=-0.043,0.015);两组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差异未达显著性意义(P=0.267),但与肥胖组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00).在饱和脂肪酸(SFA)水平降低方面,电针使肥胖大鼠SFA水平降低达正常水平(P=0.771),西布曲明组SFA水平显著低于肥胖组但仍显著高于正常组,两组降低软脂酸(P=0.042)、硬脂酸(P=0.000)水平的程度不同,电针对两个组分的降低优于西布曲明.在提升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方面,两组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及各组分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与西布曲明均具有显著提高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血浆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作用,均具有抑制脂毒性的作用,但两者在降低体重、体脂、FFAs和SFA组分的水平方面存在差异,电针体现出更好的效应.
电针 游离脂肪酸谱 抑制脂毒
徐斌 袁锦虹 刘志诚 王欣君 陈梅 吕雅妮 姜军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9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35-139
2006-12-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