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湖南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
本文利用NCEP分析资料和实测资料,对2005年6月初湖南大暴雨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中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均大于周围区域,中低层为对流不稳定层结。暴雨区位于非地转湿矢量辐合强迫的次级环流上升支中,其南北两侧为非地转下沉气流,下沉气流的补偿有利于暴雨系统的维持。非地转湿矢量辐合区对6 h暴雨落区预报有指示意义。暴雨区位于700 hPa湿位涡和850 hPa湿相对位涡负值中心附近偏暖湿气流一侧。低层暖湿平流和强上升运动致使低层湿空气辐合补偿、热量上传,利于高层辐散增强,抽吸作用加强低空辐合,促使暴雨发展。
暴雨 非地转湿矢量 湿位涡 天气动力学诊断
张芳华 杨克明 毛冬艳 李峰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83-87
2006-03-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