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台湾地区近1年气候回顾——2005年夏季至2006年梅雨季

本文希望藉由回顾近1年来的天气及气候变化,介绍台湾地区的气候特征。将依照台湾当地目前对季节区分的习惯,针对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依序分为台风季(7月至9月)、秋季(10月至11月)、冬季(12月至2月)、春雨季(2月至4月)以及梅雨季(5月至6月)等5个季节分别进行气候背景描述及近期气候回顾。 最近的这一年,台湾地区在包含台风季、梅雨季的主要雨季中皆有可观的降水,水源可谓充足,并没有再出现类似2002年至2003年台湾地区经历长期干旱的情形。不过此期间在原本就属于相对少雨的秋冬季节,降雨比气候值又略为偏少,使得在初春农耕需水时期还是引起了一阵缺水的担忧,幸而春雨季后半期降雨转趋正常,才解除了水源不足的疑虑.丰沛的雨水虽可以带来珍贵的经济与民生必需资源,但是降雨经常以大雨或豪雨的型式出现,却也时常导致灾情,2005年下半年台湾地区有3个强烈台风直接登陆,另外还受到4个台风的外围环流影响,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风雨及灾情,其中7月份强烈台风海棠侵袭期间,除了造成台湾南端主要联络桥梁断裂,影响交通甚巨之外,获报累计估算的农业损失金额高达37亿台币左右,为台湾地区历年来少有的天灾农损高值记录。而2006年在属于台湾另一个主要雨季的梅雨季中,持续的滞留锋面影响也同样有豪雨成灾。气温变化方面,与全球平均气温相同,台湾地区过去这一年呈现比长期气候平均明显偏暖的特征,其中2005年9月至11月由夏天进入冬天的季节转换期间,更因为南方暖系统势力持续偏强,而使全台平均气温达到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温纪录。到了2005/2006年冬天,虽然处于隆冬时节的1月及2月也是显著的偏暖,不过2005年12月却是近20多年来少见的偏冷气候。

台湾地区 气候回顾 台风登陆 风雨灾情

陈云兰

国内会议

2006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01-207

2006-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