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不同经穴干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功能成像下穴位效应指向研究
运用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不同穴位针刺前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的变化,从不同穴位对脑功能改变的作用指向.方法:25例VD病人,随机分为5组.A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手足三阳经为主),B组加用百会,C组加用水沟,D组加用神门,E组加用百会、水沟和神门.治疗前后,所有病人均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测.划定VD患者双侧额叶(眶回)、双侧顶叶、双侧颞叶(海马及海马旁回)、双侧枕叶、双侧丘脑、双侧豆状核、双侧尾核、双侧扣带回、双侧小脑为感兴趣区.分析各区葡萄糖代谢水平,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较为特别地指向豆状核、颞叶;百会穴较为特别地指向额叶、颞叶、豆状核,水沟穴较为特别地指向额叶、丘脑、豆状核,神门穴较为特别地指向顶叶豆状核,三穴联合,较广泛地指向额叶、颞叶、丘脑和豆状核等不同脑区.结论:百会、水沟、神门对不同脑功能区的葡萄糖代谢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脑区有着不同的作用侧重和作用指向.
血管性痴呆 脑功能成像 针刺治疗
赖新生 黄泳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州,510407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515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87-191
2006-12-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