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急性疼痛及针刺镇痛评估系统的临床研究

研究急性疼痛时各项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及皮肤电阻)和血清生化指标(包括儿茶酚胺,5-HT、脑啡肽及内啡肽)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采用生理指标可以代替生化指标实现即时监测疼痛的程度,从而调整针刺强度达到最佳针刺镇痛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疼痛组和针刺镇痛组,采用电刺激模拟疼痛刺激,分别以10Hz,20Hz,30Hz电刺激模拟不同强度的疼痛,刺激前以及每次刺激之后即刻记录生理指标以及采集外周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针刺组在模拟疼痛刺激前采用电针刺足三里穴为15分钟,之后再进行10Hz,20Hz,30Hz电刺激并记录生理指标以及采集外周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疼痛刺激后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及皮肤电阻的变化和儿茶酚胺,5-HT以及脑啡肽,内啡肽的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针刺镇痛后生理和生化指标密切相关.结论:生理指标可以代替生化指标可以即时的监测疼痛的程度,据此调节针刺强度可优化针刺镇痛的效果.

生化指标 生理指标 针刺镇痛 监测疼痛

王震虹 周密 王祥瑞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200127

国内会议

第六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182-186

2006-12-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