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灸法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调节机制的研究

探讨不同灸法对UC大鼠的影响,以及对COX-2、Bcl-2、Bax表达及FGE2的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并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UC大鼠模型.造模后采用不同灸法治疗14次,处死动物取材,用免疫组化检测COX-2、Bcl-2、Bax,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GE2含量.结果:(1)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COX-2、Bcl-2的表达和PGE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1),而Bax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大鼠(P<0.01);(2)经过不同灸法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COX-2、Bcl-2的表达和PGE2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3)在下调PGE2含量、Bcl-2的表达和下调COX-2表达阳性面积、强度以及免疫组化指数方面,隔姜灸组、隔蒜灸组调节作用优于温和灸组.(P<0.01,P<0.05,P<0.01)结论:不同艾灸干预可抑制UC机体结肠组织COX-2、Bcl-2的表达和降低PGE2的含量,调节Bcl-2/Bax的比例关系;艾柱间接灸法(隔姜灸、隔蒜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优于温和灸.

针灸疗法 灸法 溃疡性结肠炎 调节机制

刘慧荣 周爽 吴焕淦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30

国内会议

第六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158-164

2006-12-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