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氮源对L-赖氨酸发酵的影响

本文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TK12为出发菌株,研究了不同氮源及硫酸铵流加方式对L-赖氨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浆和硫酸铵是合成L-赖氨酸比较适宜的氮源。研究硫酸铵流加方式时发现:硫酸铵前期控制在10~15 g/L,后期控制在5~10 g/L,这样分阶段控制更利于菌体生长和发酵产酸。在硫酸铵分阶段控制的基础上提出葡萄糖反馈控制硫酸铵浓度的混料流加的方式,发酵64h,赖氨酸的浓度及糖酸转化率分别达到135.6g/L和39.1%。

赖氨酸 发酵工程 氮源 糖酸转化率

孙玉华 冯志彬 徐庆阳 陈宁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222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222;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300222

国内会议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酵工程研究会第十九次年会

杭州

中文

115-123

2006-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