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L-组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HZ4221(TRARDCPRAMTRhistidase-)为出发菌株,利用亚硝基胍(NTG)诱变选育得到莽革酸缺陷型的渗漏突变株CLW0560,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直接发酵72h,积累L-组氨酸可达5.31g/L.与亲株相比,L-组氨酸产量提高了32.1%,转酮酶比活力下降84.3%.研究了该菌株利用培养基中碳源及菌株遗传稳定性,而且考察了金属离子对CLW0560的影响.

L-组氨酸 谷氨酸棒杆菌 转酮酶

陈青山 张伟国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无锡,214036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发酵工程学术研讨会

江苏无锡

中文

86-91

2006-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