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石混凝土筑坝技术的环境影响评价
堆石混凝土技术(Rock-Filled Concrete ,简称RFC )是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上发展出的一种新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水利工程.该技术利用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大粒径堆石的空隙形成大体积混凝土,主要包括堆石入仓和浇筑自密实混凝土两道工序.堆石混凝土技术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容易保证,并且单位体积水泥量少、水化温升低、温控简单、综合单价低.除了上述工程和经济优势之外,还需对该技术的环境优势进行评价.堆石混凝土55%以上的体积由粒径大于300mm 的堆石组成,大大减少了水泥的用量,而且开采出的大粒径块石可以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进行堆石入仓,大大减小了骨料破碎和筛分的工作量;另外,在浇筑过程中只需要拌和小于总体积一半的自密实混凝土,减小了混凝土拌和设备的规模,从而减轻了环境负荷和能源消耗.本文从混凝土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出发,以浇筑重力坝为例,通过量化分析堆石混凝土技术、碾压混凝土技术以及普通混凝土技术从材料生产到施工各个环节所相应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对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环境友好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堆石混凝土进行重力坝建设时,每方可以比常规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分别节省381.64MJ 和312.52MJ 的能量,并且分别少向大气中排放39.36kg 和25.68kg 的二氧化碳;堆石混凝土的环境友好度优于普通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
大坝工程 堆石混凝土技术 环境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 能量消耗 二氧化碳排放
黄绵松 周虎 安雪晖 金峰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176-1183
2006-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