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汉族冠心病人群细胞间粘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其它暴露因素的交互作用的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环境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细胞粘附分子因介导了血管内皮细胞(VEC)、白细胞和血小板之间以及与血管内皮基质间的相互粘附作用,促进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因而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和可信的炎症标志物,是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外研究显示,ICAM-1基因第4和第6外显子分别存在G/A和A/G转换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7-8”,分别导致G241R和K469E的氨基酸改变,并且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相关.因此,本课题采用PCR-SSP和PCR-RFLP技术,对我国汉族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调查,并结合冠心病的其它环境暴露因素就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影响进行探讨。

冠心病 细胞间粘附分子 基因多态性 发病机制

汪明 李艳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430060

国内会议

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贵阳

中文

13-16

2006-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