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的新概念和分期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dysfunction,AKD)或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临床常见肾脏疾病,其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约为0.5-1%,在住院患者中为2-7%,而在ICU及术后患者中则为4-25%,在这些人群中死亡率为28-90%.随着ICU各项技术的发展,败血症和急性肺损伤所导致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与急性肾损伤相关的死亡率却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有所增加,其原因可能与急性肾损伤的概念混乱,以及认识不足有关. 众所周知,急性肾损伤是指肾小球滤过率突然和持续下降,导致含氮(如尿素、肌酐)和非含氮代谢废物在血液中堆积,从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过去关于急性肾损伤的概念和定义多种多样,在文献中大约有35种不同的诊断标准.这些概念描述了整个急性肾损伤的疾病谱,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急性肾损伤可表现为严重的急性肾衰竭(如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或仅表现为轻度的血肌酐升高(如血肌酐升高44.2μmol/L).由于对急性肾损伤缺乏统一的概念和诊断标准,使临床上很难判断急性肾损伤治疗的有效性和预后.因此,为改善这一状况,ADQI(Acute Dialysis Quality Initiative)小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量(urine output)提出了RIFLE(Risk ofrenal dysfunction;Injury to the kidney;Failure of kidney function;Loss of kidney function;End-stage kidney disease)系统(见下表),对急性肾损伤的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进行分层,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危险(risk)、损伤(injury)和衰竭(failure);从临床预后考虑则分为肾功能丢失(loss)和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以利于及时对肾功能进行评估.本文介绍了急性肾损伤的新概念和分期情况.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衰竭 肾脏疾病 临床预后
毛海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64-66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