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脑瘫患儿的护理方法及护理特点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指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的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的运动障碍及姿势的异常,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常合并有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等.目前我国脑瘫发病率0.18%~0.4%,与国外的儿童脑瘫发病率基本一致,因此脑性瘫痪成为继小儿麻痹控制后一个主要肢体致残疾病,严重危害着儿童身心健康.脑瘫患儿最主要的症状是发育迟缓,即不能像正常的同龄儿童一样学坐、学爬、学站、学走,严重者甚至有吸吮能力差,流涎现象,以致形体瘦小、发育不良,并且合并有多发性残障的情形,如动作不协调、迟钝、异常、无法维持正常姿势、身体不能自主平衡,有异常反射出现,除运动和姿势异常外,还表现有以下几种症状:弱智、语言障碍、口面功能障碍、癫痫、感觉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牙齿发育迟缓、情绪和行为异常等.

脑瘫 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

李灿灿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450000

国内会议

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

新疆克拉玛依

中文

466-467

2006-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