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结合状态与其化学反应活性——以Fenton反应为例
土壤是高度不均一的体系,这种不均一性决定着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其结合状态发生高度分化,其迁移转化行为及生态风险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解吸的角度来讲,污染物可分为三种状态:(1)结合在土壤中易解吸点位的污染物,能迅速解吸下来;(2)结合在土壤中相对难解吸点位的污染物,解吸滞缓;(3)结合在不可逆点位,在一般环境条件下不发生解吸.因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生态风险高度依赖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因此也高度依赖于土壤颗粒的性质.对于土壤颗粒性质影响有机污染物移动性及生物有效性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报道,有的学者根据对于有机污染物的锁定能力不提出突出将土壤颗粒分为具有松弛结构的”软碳”及具有致密结构的”硬碳”.最近的研究还表明,污染物与土壤颗粒的作用时间对其结合状态及其生态风险具有重要影响,表现为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老化),污染物的移动性及生物有效性进一步降低.污染物的结合状态也应该对其化学反应活性具有影响,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少.
有机污染物 土壤 化学反应活性 生态风险
孙红文 燕启社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
国内会议
2006“有机污染物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
北京
中文
95-96
2006-05-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