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成逐渐上升的趋势,因骨质疏松而致的骨折发病率也逐年增加,1999年1月22日通过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中,将骨质疏松进一步定义为: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1999年在西安召开的第三界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美国Frost博士明确指出在神经系统控制下的肌肉质量(包括肌肉的质量和肌力)是决定骨强度的重要因素,这种由肌肉产生的作用力(称之为机械性因素)对骨强度的控制远远大于非机械性因素(包括各种骨相关激素,维生素,钙以及其他矿物质,氨基酸,脂肪,骨相关的细胞因子等)两者的效应可相互强化,但不能相互取代.例如:骨相关激素,钙和维生素D可以决定3%~10%骨强度,而肌肉所产生的牵张力对骨强度的影响可高达40%.大量的临床研究也已经证实:骨对应力的适应常常遵循Wolf定律,即骨在需要的地方生长(承重和接受应力的部位)不需要的地方骨质吸收(此过程称之为骨的重塑. 1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 2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机制 3 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骨折的康复治疗 4.运动疗法的注意问题
骨质疏松 骨折 康复治疗
安秀娜 王瑞波 孙玉华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康复医学科,264000
国内会议
新疆克拉玛依
中文
185-186
2006-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