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持久性污染物对映体选择性环境化学与毒理学差异
分子手性的重要性在生命科学中已被广泛认识.其实很多污染物也包含手性结构,比如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s)、氟利昂替代品等,第一批POPs化合物中的农药是手性的,现在所使用的杀虫剂中大约有25%是手性的,并且随着结构更复杂的化合物投入使用,这个比率呈渐增趋势.因为经济和方法上的原因,手性污染物主要以外消旋的形式来使用或管理.但是,对映体在生物学系统内的相互作用通常是对映体选择的,并且可能表现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化合物. 人们知道,环境污染物与生物体内的酶、激素和DNA等相互作用时会产生毒性或导致内分泌紊乱或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在非手性的环境中,手性污染物的对映体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但是它们在生物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生化与毒理性质.在生物体内,对映体之间的比例、新陈代谢和排泄、毒性往往是不同的,有时会表现出完全相反的活性.人们已经做了很多有关药物的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然而,对手性污染物对映体选择性吸收、代谢、积累、急慢性毒性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就如下几方面介绍一下已有的研究成果. 1.手性污染物的对映体富集 2.手性污染物的对映体选择性代谢 3.手性污染物的对映体毒性
分子手性 持久性污染物 环境化学 毒理学
刘维屏 马云 徐超 甘剑英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环境科学系,美国,加州,92507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32
国内会议
2006“有机污染物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0-22
2006-05-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