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东南部降雨与径流水质规律研究
经过对2002至2004三年屋面、路面、校园区和居住小区不同下垫面的9个观测点18场降雨的423个水样分析,较全面地研究了降雨过程中不同下垫面的各项水质指标变化规律,得出初步结论:城市径流雨水的主要污染物质为COD、悬浮性固体、总氮(TN)、氨氮、磷酸盐等,而重金属和无机盐类等污染物浓度则较低.屋面雨水的污染较小,初期值COD较大,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三种屋面最终均趋向于较小数值(<5mg/L),总硬度、Ca++、Mg++、SO4-、碱度、氨氮、总氮、总有机碳、总磷及重金属元素铁、锰、铜、锌等水质观测数值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也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规律,且均符合标准的要求.通过管道收集到蓄水池后,可以直接用于冲厕、洗车、浇洒绿地、冲洗道路和消防等用途.路面的雨水水质比屋面要差,其初降雨水段的时间与地表汇流长度有关,经过长历时的降雨后,末期路面径流雨水水质和屋面雨水相差不多.路面雨水径流混合水样的浊度比屋面的要大许多,且远大于杂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在利用路面雨水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绿地只有在降雨强度很大时才产流,其电导(含盐量)、浊度、氨氮、COD等水质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较小,并且绿地径流水质的大部分污染指标都低于其它下垫面的情况.显示绿地对初期降雨产生的径流有净化作用,部分污染物在降雨过程中已随入渗雨水进入土壤和植物的根系.
降雨径流 雨水水质 下垫面 屋面雨水
赵树旗 周玉文 汪明明 何敏 刁克功 邴守启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邮编:10002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7-44
200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