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陆区陆陆碰撞与成矿作用的时空耦合和动力学机制

国外学者建立的一些成矿模式或成矿理论在解释我国区域成矿问题时常常遇到困难,如:(1)环太平洋是新生代成矿带,我国东部虽属环太平洋地区,但大量热液矿床形成于中生代;(2)中国陆区经历了>3.0 Ga的地质演化,但大量矿床却爆发式形成于很短的时间段内,西北为晚古生代,东部为中生代,西南为新生代;(3)国外著名成矿省多位于克拉通内部,我国热液矿床却分布在显生宙造山带;(4)国外绿岩带型金矿形成于太古宙,伴随或尾随于克拉通化,我国同类矿床却形成在中生代,与克拉通化事件相差>2.0 Ga;(5)世界著名油田均产于海相地层,而我国陆相油田远比海相油藏重要;…….所有这些矛盾均属我国区域成矿的特色,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解决;诸多特殊性汇聚起来,构成了一个客观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而这一由众多特殊性所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应属我国地质学家研究解决的主要矛盾.本文研究中国陆区陆陆碰撞与成矿作用的时空耦合和动力学机制。

中国陆区 陆陆碰撞 成矿作用 地球动力学

陈衍景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国内会议

2005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杭州

中文

407-410

2005-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