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腹地浅变质岩层中富硅凝灰质板岩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超高压变质带中零星分布的浅变质岩是否曾和超高压变质岩-同俯冲到地幔的深度一直是近年来争论的热点.大别山腹地超高压变质带内发现有残存的浅变质火山碎屑岩,被二云斜长片麻岩包裹,呈大小不等的捕虏体分布.在岳西县港河浅变质岩中发现了呈”脉状”产出的含柯石英榴辉岩.不少学者对该浅变质岩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环境和年代学都进行了研究,引起了地质同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引起较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浅变质岩片”是一套强变形细粒化和构造重结晶的”糜棱岩”,其原岩是超高压变质带内常见的区域”花岗片麻岩”、榴辉岩和大理岩;有的学者肯定了大别山造山带浅变质岩层的存在,认为是扬子板块向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加积楔.还有的学者认为浅变质火山-碎屑岩层与超高压岩层”共生”,表明该岩石曾与超高压岩片一同俯冲至100 km的地幔深处.这一问题的解决对认识俯冲过程中岩石在超高压状态下的行为和造山带大地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大别山腹地浅变质岩层中富硅凝灰质板岩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大别山 造山带 浅变质岩层 富硅凝灰质板岩 沉积构造 年代学
高天山 汤加富 郑永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合肥,230011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87-388
2005-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