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巨型张性导水断裂构造对河西阿拉善及以北地区水循环的影响
在青藏高原存在近南北向的(隐伏)断裂构造带,当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后,青藏高原隆升,青藏高原的中部主要是南北向的压缩,而东西两部分则分别向东西两侧移动.日喀则-共和-门源-武威-雅布赖-狼山-带正好是西域克拉通与东亚克拉通之间的一条接缝,各属于两个不同稳定地块的基底.青藏高原隆升后在重力作用下地壳的软流层发生了塑性变形,致使东亚克拉通向约束力最小的东部发生整体位移,通过GPS的测量结果得到的位移速率平均约10 mm/a,在克拉通连线的断裂带上有西部多山东部多盆地的特点,沿断裂有一系列断陷盆地、湖泊、沼泽、强震活动和温泉分布.在遥感地貌图上可以看到这些近南北向的断裂带构造,宽度可达到30~50 km.这些断裂带是通过航测的磁异常与重力异常等物探研究发现的.日喀则-共和-武威-狼山断裂带与另一条杂多-雅布赖断裂带(隐伏)横穿了青藏高原与祁连山,都属于张性断裂,通过沿着断裂带分布的温泉中的同位素调查证实,这两条近南北向的断裂带都是导水的,分别将地下水输送到张掖盆地、永昌、阿右旗、武威、民勤、雅布赖、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额济纳盆地等地区.本文探讨 青藏高原巨型张性导水断裂构造对河西阿拉善及以北地区水循环的影响。
青藏高原 断裂构造带 水循环 断陷盆地 张性断裂 地下水
陈建生
河海大学同位素水文研究所,南京,210098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72-373
2005-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