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古今富SiO2热水流体活动与成矿:藏南Au-Sb-Cs成矿带的重要成矿方式

藏南Au-Sb-Cs成矿带是当前研究陆陆碰撞带成矿作用研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发育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以南的岗底斯地体和喜马拉雅地体,构造背景以受控于印亚陆陆碰撞期后的伸展构造为显著特征. 在该成矿带中,Sb和Cs的成矿规模比较大,而Au主要是伴生产出.其中,Sb矿床主要集中分布在喜马拉雅地体东段的江孜盆地和羊卓雍错-哲古错深海断陷盆地内,日喀则一带有零星产出.赋矿地层集中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等几个特定层位,在构造上和区内变质核杂岩系以及藏南拆离系的发育具有密切的联系.Cs矿主要产于热泉沉积物中,受南北向裂谷制约.Au矿床(矿化)见于哈翁、娘古处等地.本文研究藏南Au-Sb-Cs成矿带的重要成矿方式。

热水沉积 热泉沉积物 硅质岩 成矿效应 SiO2 西藏南部 陆陆碰撞带

周永章 付伟 杨志军 聂凤军 何俊国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国内会议

2005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杭州

中文

317-318

2005-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