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固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的成分与晶相控制

湿化学方法在调控二氧化钛的晶粒尺寸与分布以及孔径的大小与分布甚至有序孔道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但它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如:需反复洗涤;洗涤过程中纳米颗粒回收难;所制备的氧化钛结晶度不够好,需要结果较高温度的煅烧来改善其结晶度,固相法比较适合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而且不需要进行洗涤等工艺过程,产品的品质也容易控制,但难以实现晶相与组成进行有效调控。最近,本文提出了一种用硫酸钛或四氯化钛溶液室温下与硫酸按反应制备出无水硫酸氧钛<ATS)的方法,然后将ATS在空气、氢气或氨气中加热分解,可以得到晶相与组成均可调的多级结构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这种光催化剂具有20到30nm的无序孔,能提供更多的可进入的表面与界面。

纳米二氧化钛 光催化材料 固相法制备 晶相控制

张青红 高濂 郑珊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0

国内会议

2006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140-141

2006-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