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用于边坡治理的铁芒萁耐低磷机理的初步研究

铁芒箕分布的区域是中国南方广阔的红壤和砖红壤地区,在这种土质的地方土壤酸性强,活性铁、铝含量高,土壤对施入的磷固定强烈,磷肥利用率低.而铁芒萁能在如此低磷的区域生长必定有其耐低磷的机制.本试验通过对不同磷浓度下铁芒萁根际土壤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铁芒萁的耐低磷机制,为铁芒基应用于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结果表明,种植铁芒萁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前者明显受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低磷条件下其活性是比较低的,在铁芒萁根际土壤中尤其明显.因此,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可能不是铁芒箕能够耐受低磷的主要原因.相反地,在低磷条件下种植铁芒萁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极为显著的增加,而在中磷和高磷条件下这种效应明显减弱.因此,碱性磷酸酶活性可能与铁芒萁的耐低磷机制有关,这种机制可能是铁芒萁在低磷胁迫下诱导产生的一种适应机制,可以通过其根际活动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而改善磷的生物有效性。

铁芒萁 耐低磷 磷肥利用率 边坡治理 土壤酸性磷酸酶

谢丹 袁剑刚 辛国荣 杨中艺

中山大学草业与绿地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国内会议

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308-313

2006-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