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纳米材料潜在风险的分析方法

近年来,Science、Nature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杂志相继发表文章探讨纳米尺度材料的生物效应,表明纳米材料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影响以及纳米危害和安全性的研究已经提升到相当的战略高度.目前关于纳米材料毒性研究的范围已从宏观动物个体或细菌扩展到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甚至基因.纳米材料对宏观动物个体或器官影响的研究多采用吸入法或注入法,一般会设立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对实验动物培养一段时间后,将给药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做各方面的对比.而纳米材料对细胞影响的研究方法则较多,最常用的方法是MTT比色分析法,除此还有显微技术、彗星电泳、生化指标表征、细胞计数、荧光染料探针等技术.本文对近年来报导的研究纳米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的主要分析方法及其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纳米材料 生物效应 材料毒性 细胞相互作用 比色分析法 荧光染料探针

王娜 程炯佳 金焰 毕树平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国内会议

第四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学术会议

武汉

中文

41-42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