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对”鸡骨白”古玉受沁情况的研究

我国南方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的古玉普遍呈现所谓”鸡骨白”的外观,利用电子显微镜及所配置的能谱仪,分别对具有”鸡骨白”外观的透闪石质和蛇纹石质古玉的断面进行了结构观察和成分测试,发现如下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1.这类古玉普遍存在着一个透明度稍高、致密度较大、硬度略高的表面层,其厚薄取决于玉石种类、结构致密程度以及埋藏环境;2.表面层含有数量较多、粒度为几十纳米的微粒,这些微粒含有古玉本身所没有的化学成分(主要是Al、Fe),它们均来自埋藏古玉的土壤中;3.古玉的风化过程导致了钙的贫化,将”鸡骨白”视为”钙化”的解释缺乏依据;4.古玉的风化过程既有”失”,也有”得”,而古玉表面层就是在”得”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一认识这对古玉的后期保护、真伪鉴别都有重要的意义.

古玉 鸡骨白 新石器时期 成分测试 电子显微镜

冯敏 刘壮 郝少康 龚明 王昌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合肥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肥 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及古文物科学测试中心,香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合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北京

国内会议

中国第八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九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

西安

中文

104-107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