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

本试验研究了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工艺特征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时,在聚合氯化铁(PFC)的最佳投药点0.62 mmol·L-1(Fe3+)下,出水水质符合纳滤膜系统预处理单元的要求,而且该工艺需要PFC絮凝剂的量较低.该预处理系统与纳滤系统组合的集成工艺可以使水中的腐殖酸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且含TQ56-36FC型纳滤膜的流程1比含M-N1812A型纳滤膜的流程2效果好.另外,尽管保安过滤/活性炭预处理有利于纳滤膜出水水质的提高,但活性炭柱的存在也降低了纳滤膜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动态实验结果表明,该集成工艺在本试验中运行周期为72 h.水中颗粒物粒度分布表明,原水、絮凝后和气浮出水中颗粒物粒度分布的中位直径(d50)分别为2~5 μm、21 μm和16 μm;经过保安过滤器或保安过滤器/活性炭柱,水样中的颗粒物的d50为0到几个μm;经过纳滤膜后,出水基本无颗粒物.初步研究表明,微涡旋絮凝过程中投药量对絮体的分形维数有着显著影响.

微涡旋絮凝 逆流气浮 纳滤集成工艺 腐殖酸 聚合氯化铁 分形维数 水处理

王毅力 娄敏 刘杰 廖柏寒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学科,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长沙,410128

国内会议

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呼和浩特

中文

335-340

2006-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