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及应用效果
地震成像作为地震勘探数据的一种处理技术在地震勘探中已经使用多年了.地震成像的目的是使反射波或绕射波回返到产生它的地下位置上去.这包含着两部分内容:一个内容是确定反射(绕射)点的空间位置;另一个内容是恢复其波形和振幅特征.地震偏移是实现地震成像的主要步骤.对于叠后时间偏移来说,水平叠加可看作是地震成像的第一个步骤,叠后时间偏移是地震成像的主要步骤.对于叠前时间偏移来说,偏移过程就是成像过程,因此,地震偏移方法实质上就是一种成像技术.地震成像的第一个内容,即确定反射(散射)点的空间位置,在出现地震反射法之后是用一种作图技术来实现的.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初出现自动偏移技术之前,地震成像的方法一直是用手工操作的.用这种方法无法恢复反射波的波形与振幅.只有用计算机处理地震资料才有可能研究偏移剖面的波形特征问题.但是,以绕射理论为基础的偏移方法是无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以波动方程为基础的偏移新技术发展起来以后才得以较好地解决偏移剖面的振幅和波形复原问题.然而,时至今日也并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不过,在最近几十年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本文介绍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和叠前时间偏移的应用效果。
地震勘探成像 地震勘探数据处理 叠前时间偏移 地震反射法
曹孟起 刘占族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87-209
200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