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金川Ⅱ号岩体的岩相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金川是我国最大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作为”小岩体成大矿”的典型,金川矿床的成因机制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汤中立院士(1990)的”深部分异-熔离,依次贯入”的成岩成矿模式和Gang Chai(1992a,1992b)就地熔离的模式. 1、2、24矿体是金川最大的三个矿体,其中前两个位于Ⅱ号岩体.因此,Ⅱ号岩体岩相学特征的研究对金川成因机制的研究具有关键的意义. 金川Ⅱ号岩体中细粒含辉橄榄岩呈上悬体状产于作为Ⅱ号岩体主体的中粒二辉橄榄岩的上部,这一岩相学特征是岩浆就地熔离模式所不能解释的,但其岩石学意义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不同岩相中橄榄石粒度的明显变化也暗示着硫化物的熔离过程.因此,有必要对金川Ⅱ号岩体岩相学特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初探甘肃金川Ⅱ号岩体的岩相学特征及成因。
铜镍硫化物矿床 金川矿床 岩石成因机制 岩相学 Ⅱ号岩体 辉橄榄岩
李士彬 宋谢炎 陈列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阳,贵州,55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贵阳,贵州,550002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16-118
2005-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