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碳青霉烯酶的研究进展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都很稳定,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亲和力强,并能够有效渗透细菌外膜进入周质间隙,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大的特点,被认为是目前临床上控制革兰阴性菌感染最有效的抗生素,同时也是治疗重症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一线药物,因此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的使用量一直在增加,也存在严重的滥用现象.随着碳青霉烯类的广泛使用,细菌也逐渐获得对此类药物的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主要有:(1)碳青霉烯酶的产生,(2)高产AmpC酶伴外膜孔蛋白的丢失,(3)靶位点的改变,(4)主动泵出系统的过量表达.特别是,近年来产生获得性碳青霉烯酶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细菌的报道有所增加.由这些产酶菌株引起的院内感染爆发流行,往往使治疗陷入无药可用的境地,病死率很高.本文研究 碳青霉烯酶的研究进展和细菌耐药监测。

碳青霉烯酶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β-内酰胺酶 抗菌谱 革兰阴性菌感染

俞云松

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

国内会议

首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

成都

中文

25-30

2004-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