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两大动力系统的联系纽带:地幔柱热点与洋脊的相互作用
20世纪60年代后期诞生的板块构造学说引起了地球科学的巨大变革,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板块构造理论虽然能成功地解释大多数全球火山作用和地震现象,但是不能很好地解释板内火山作用的形成过程.Morgan(1972)”1”指出这些板内火山形成过程有别于板块边界的火山,并指出板内热点的源区是产生于下地幔的深地幔柱.一时间学者们普遍接受了Morgan的观点.但是最近,Anderson(2000)认为”2”Morgan的源于下地幔的地幔柱模型存在片面性,同时他认为所有的非板块边界的火山作用都可以从浅部与板块相联系的应力中得到解释,而且认为许多板内火山开始于洋脊上,随后洋脊移离开热点而使热点不受洋脊约束.可以说,自从地幔柱假说诞生以来,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基于目前学者们对地幔柱理论的分歧,科学通报英文版2005年第15期刊发了几篇经典的文章,对地幔柱进行了一场大讨论,Niu,Y.L指出”3”如果地幔柱不存在,那么就将回归到那个老问题,即板内火山作用是如何引起的?那么曾作为板内火山源区的地幔柱的替代物又是什么?
地幔柱 洋脊 板块构造学说 板内热点
鄢全树 石学法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91-92
2005-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