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及CCCP对其的影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旧名嗜麦芽假单胞菌1960年、嗜麦芽黄单胞菌1983年)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现已成为医院感染中重要的病原菌之一,由于该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包括亚胺培南耐药,因此,临床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十分棘手.而除复方新诺明外,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NS)对其仍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随着FQNS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迅速发生.研究表明,细菌对FQNS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编码FQNS作用靶位的DNA解旋酶或Ⅳ拓谱异构酶的基因突变;内源性主动外排系统表达增强使药物的外排增加.氰氯苯腙(carbonvl cyanide m-chlorophenylhydrazone,CCCP)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主动外排耐药系统能量来源的质子浓度梯度,而影响主动外排作用.为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主动外排泵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的存在情况,本文进行FQNS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及泵抑制剂CCCP对其MIC的影响的研究。
氟喹诺酮类药物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抗菌活性 细菌耐药监测 基因突变
陶传敏 李小春 吕晓菊 李萍 俞汝佳 高燕渝 陈慧莉
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临床微生物室 成都市中心血站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85-187
2004-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