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研究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分辩率的染色体和基因分析技术,它通过特定分子的标记探针与染色体原位杂交和荧光显色,直接显示特定染色体上的DNA序列间相互位置关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FAB分型(M3或M3V)具有特征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12),见于70~100﹪患者,该易位是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RARα)基因发生融合,产生PML/RARα融合基因.至2002年以来应用PML/RARα易位探针对8例初诊和6例完全缓解(CR)中的M3患者,进行中期分裂的染色体t(15;17)融合基因检测,本文对其实验进行了报告。
荧光原位杂交 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蔡莹 王京华 戴海滨 张剑 李福德 金茜
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国内会议
广西桂林
中文
62-63
2004-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