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Fe标记的纳米颗粒物从大鼠肺部的渗透过程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超细颗粒物四氧化三铁模拟不溶性大气超细颗粒物对高血压模型大鼠的作用,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液及其他器官的放射性分布,研究超细颗粒物在肺部的清除规律和进入体内的代谢途径.实验发现,无论是高血压动物还是正常动物,超细颗粒物能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然后进入肝脏参与体内代谢,最后由肠道排出体外.高血压实验组超细颗粒物通过肺部进入血液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但超细颗粒物在肺部的清除要慢于正常组,且高血压组对超细颗粒物的排泄明显也要慢于正常组.上述结果表明:由于不溶性超细颗粒更易通过肺部进入体内又比较难于排除出体外的原因,超细颗粒物对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的病人比正常人群有着更大的危害,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可能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易感人群.
高血压 纳米颗粒物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
梁峰 李燕 李超 赵金镯 蒋蓉芳 林俊 刘卫 金婵 宋伟民 张桂林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 2018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上海 2018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 201800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 苏州 215123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上海 200032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56-160
2007-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