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异质性及准种特点研究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仅引起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数十年来,随着HBV抗原和抗体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血源性、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预防接种,干扰素α(IFNα)以及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等抗HBV药物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HBV感染的进一步流行,同时,也改变了HBV感染分布的规律和流行模式.但是,HBV感染的现患病人的治疗仍然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而且离我们最终控制HBV感染的流行还有相当的距离.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对于HBV的特性还没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如HBV基因的异质性(heterogenity)与准种(quasispecies)的特点等.本文即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异质性及准种特点研究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异质性 免疫接种
成军
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疗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广西桂林
中文
4-6
2004-1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